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 > 程世杰:对《流浪地球》不要捧杀也不要棒杀

程世杰:对《流浪地球》不要捧杀也不要棒杀

2025-08-18 17:35:27 [百科] 来源:新天下网

作为原著作者,程世刘慈欣说,杰对《流浪地球》开启了中国科幻影片的流浪元年。

这句话的地球潜台词就是,在这部影片之前,不捧不棒中国是杀也杀没有科幻影片的。或者说,程世之前的杰对中国科幻题材影片根本不能算是科幻影片。

直到《流浪地球》的流浪显现。作为故事改编影片,地球《流浪地球》称得上硬核,不捧不棒在不转变原著理性设定的杀也杀情况下,将中国科幻影片推向了地球的程世高度,但也只是杰对如此。

捧杀和棒杀都不可取

伟大都是流浪片面的,多数时候需要被猜疑。必须要承认的是,《流浪地球》已经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,它的意义远大于它所产生的影响。作为一部影片它是优秀的,作为一部科幻片它才刚及格。在炫目特效和宏大叙事之下,整部影片存在设定理性和日常理性的双重缺陷,让没有读过原著的听众很难明白其中的概念。

以致于上映之后,听众对这部影片的口碑呈现两极分化,支持者热泪盈眶,回绝者义愤填膺。无论是支持还是回绝,都是在差异的话语体系之下做出的主观认知。特效很炫目,可不至于过度拔高,有理性硬伤,但也不至于妄自菲薄,过度拔高会适得其反,妄自菲薄也会伤害影片本身。

感性是理性最大的对手。必须要认清的是,《流浪地球》勉强只能算是入门级,只有一部《流浪地球》还远远不够,和其他拥有丰富科幻文艺和科幻影片土壤的国度相比,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

特效不是科幻影片

科幻影片没有明确定义,但是很多人都将特效视作评判科幻影片的一项重要规范。可能是受好莱坞影片的影响,特效成为中国影片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科幻影片更甚。《流浪地球》需要宏大的视觉特效作基础,但科幻影片绝不只是特效,基于理科原理的合理幻想才是其灵魂。

《2001太空漫游》之所以被奉为科幻影片经典之作,也绝不是依靠特效,而是通过幻想力来征服听众。《彗星来的LINE那一夜》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》《k星异客》等小成本影片被归入科幻片范畴也不是因为特效。同样的,《流浪地球》特效很炫,但是缺少自洽的基本理性。

影片要学会讲故事

首先是影片,然后才是科幻影片,无论什么类型的影片,都不能脱离讲故事这个基本原则。但讲好一个故事看似容易,实则非常考验一个导演的功力,中国影片不缺少技术,也不缺少好艺人,更不缺少好编剧,但是把一个困难的故事讲给听众,恰恰是中国影片需要继续研习的。承认不足,看到差距,才能迎头赶上。

很多人说,这是国产片,做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,拿《流浪地球》跟《星际穿越》去比的人,不是蠢就是坏。其实大不可不必,国产的突破值得鼓励和赞扬,但这绝不该是影片的遮羞布,既然是相对开放的集市,就应该有足够的文明信心,我们的作品可以和地球上优秀的影片拿来做对比。

中国特色情感内核

在影片的观影活动上,导演郭帆讲当年他们去找制造业光魔做特效,对方不能明白“在地球显现危机时,你们中国人跑路还要带着地球?”这其中暗含了中国人对故土家园某种特别的情感,而这样的故事也许只有中国人来讲才最合适。只有我们会挑选在地球危机时不舍弃自己的家园,这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内核。

最让人热泪盈眶的,是面对未知地球的恐惧,这个民族从几千年的土地崇拜中脱离出来,开端学会仰望星空,思索人种的前途命运。也正是这样,我们始终要相信,无论何时,遇到怎样的危机,都会涌现出一批伟大的人种拯救地球。

对《流浪地球》不要捧杀,也不要棒杀。最后,祝地球好运。

(责任编辑:休闲)

推荐文章
热点阅读